科研招聘 |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招聘启事
2021-09-01 16:54:41



研究所简介


工程热物理研究所为中国科学院直属战略高技术研究所,前身系三元流动理论创始人吴仲华先生1956年创建的中国科学院动力研究室,1980年正式建所。在“三个面向、四个率先”的指引下,研究所聚焦能源、动力领域的重大前沿科技问题,目前已经成为国内独树一帜、国际彰显特色的国立科研机构。

工程热物理研究所主要从事能源、动力和环境等领域的研究,其中包括工程热力学、内流气动热力学、燃烧学和传热传质学等分支学科。研究所的科技发展战略是面对新世纪科技技术不断进步的挑战,发展工程热物理领域内的前沿、新兴与交叉学科,为国家能源、动力和环境领域内科学研究与技术研发提供支撑,为基础科学知识创新、国家战略目标需求和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以中关村为中心,与区域资源融合,分别在毕节、青岛、大同、南京、连云港、上海等地建立试验基地,形成基础研究、战略高技术研究与产业化前期研究一条龙的科技创新价值链,支撑保障重大成果产出


研究所机构分布

2020年研究所科研经费再创新高,重大重点项目进展顺利。研究所全年新争取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各类科研项目124项,新增合同额16.17亿元,是2019年的2.5倍,到位经费9.01亿元。研究所申请国家专利265件,获得专利授权167件(其中发明专利国内授权81件,国外授权5件)、软件著作权获批登记13项。全年发表SCI收录论文286篇,EI收录论文353篇。


青岛航空技术试验基地

2020年,研究所牵头筹建的“中国科学院轻型动力创新研究院”持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组织实施重大任务成效显著;获批成立研究所首个院工程实验室“煤炭清洁燃烧与气化工程实验室”;基金委“能源有序转化”基础科学中心产出多项亮点成果。提出聚光太阳能能质能势理论,为能源有序转化奠定了理论基础;国际首创的新原理发动机完成系统集成、试车,达到慢车转速;研究所首个涡扇发动机通过竞标获批立项;自主研制的35MW级燃气轮机燃气发生器实现满转速运行;循环流化床煤气化技术投运全球最大煤制工业燃气项目;100MW超临界压缩空气储能示范工程完成关键核心部件研制;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高效低碳燃气轮机试验装置”项目初步设计概算批复,工程建设顺利推进。2020年研究所与地方政府及企业间的合作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全年新签四技合同67项,合同额约2.3亿元;以知识产权作价入股,新注册成立2家产业化公司。


大同市煤炭清洁高效利用试验基地

2021年,研究所仍将砥砺前行再创辉煌。现因科研需要,面向社会公开招聘(详见岗位需求),诚挚期盼广大海内外人才加入,共同打造国际一流研究所,创造辉煌未来。

了解更多请关注研究所官方网站:http://www.iet.cas.cn/

招聘领域


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分布式供能与储能、太阳能及风能利用、超强换热、无人机、先进制造等



招聘专业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航空宇航推进理论及工程、机械工程、材料工程、环境工程、热能工程、动力工程、流体力学、叶轮机械、流体机械、精密机械、固体力学、控制工程、无人机及飞行器设计等能源、动力、环境等相关专业。


应聘方式


(一)申请材料:

1.完整及详细简历(含照片、教育背景、工作经历、主要科研成果等);

2.代表性成果简述,不超过3项。

请申请人将以上材料做成一个pdf文档并发送至邮箱:zhaopin@iet.cn,准备材料过程中如有问题请申请人与人事处联系。

邮件主题和简历名称格式:姓名+毕业学校+专业+学位,邮件主题或简历文件命名未按要求编写可能会造成无法通过初筛。

(二)联系人:

赵老师 联系电话:010-82543004

栗老师 联系电话:010-82543138



需求岗位及其任职要求


(一)学术带头人

  1. 具有博士学位,属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领域,在本学科领域具有广泛的国际学术影响力或掌握关键核心技术、能够解决关键技术难题;

  2. 具有科技领军才能和团队组织能力;

  3. 具有在知名科研机构、高校或大型企业研发机构等担任教授或相当岗位的任职经历;如在海外工作的特别优秀者,可放宽至副教授或相当资历

(二)科研骨干

  1. 具有博士学位,具有优良的科技创新潜质,可独立开展科研工作和较强的团队协作能力,如为研究所急需的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可放宽至硕士学位。

  2. 具备在知名科研机构、高校或大型企业研发机构的工作经历;

(三)特别助理研究员

  1. 获得博士学位3年以内,应届博士毕业生优先;

  2. 恪守科研道德和学术规范,学风正派、诚实守信,具有为科技事业拼搏奉献的精神;

  3. 具有突出的创新研究成果,科技创新潜质优良;

  4. 年龄原则上不超过35周岁。

科研储备人才(正式职工)

  1. 博士、硕士或应届毕业研究生;

  2. 具有突出的创新研究成果,科技创新潜质优良;

  3. 身体健康,具有良好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4. 恪守科研道德和学术规范,学风正派、诚实守信,具有为科技事业拼搏奉献的精神。



支持条件


  1. 支持符合条件人选申请国家海外优青项目及中国科学院人才引进项目等各类引才项目,获得项目支持者聘为研究员岗位,并匹配一定的科研启动经费及生活补助。

  2. 特别助理研究员入选特别研究助理后,薪酬相当于副高级岗位水平,可申请中国科学院特别研究助理项目支持(资助经费80万/2年);如博士后获得国家博新计划或国际博士后引进计划支持的,可自动纳入院特别研究助理项目。

  3. 根据岗位分别提供富有竞争力的薪酬,实施依工作业绩和考核情况薪酬动态增长机制;

  4. 享受“五险一金”和补充医疗保险,享受周转性住房、租房补贴、餐补、带薪休假、出差补助和体检等福利;

  5. 为符合条件的人员申请解决北京户口;

  6. 协调职工子女入幼儿园、小学、中学等;

  7. 丰富健全的创新文化活动,如工会组织的各类文体活动、各类体育活动协会、设有员工健身房,母婴室等。


吴仲华先生塑像

来源:中科院工程热物理研究

顶部